西宁市塔尔山林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3-06-19 点击次数: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自1970年建场以来,林场始终坚持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林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以国营林场的造林、管护为示范,带动周边的造林绿化工作。致力于造林育林,把绿化荒山、增加森林资源作为根本任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青藏高原营造了大面积的公益林。通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林场从无到有,至今有林地面积以增加至9400亩,森林覆盖率88%。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黄河上游的湟水河南岸,属祁连山脉,呈东西走向,海拔2221-2541.5米,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严重。
  二、气候  
林场处于温带草原荒漠过渡区,气候呈干旱半干旱状态,年平均气温8.4度,年平均降水量368-45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年平均蒸发量1500-1763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较干旱,平均相对湿度56%,无霜期90-120天,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2562小时,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气候温凉,日温差较大,年平均风速2米/秒,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三、土壤  
  以黄土母质发育成的粟钙土为主;PH值8-9之间,土壤含水率为6-8%;有机质不足1%,土层厚度0.2-1.0米,有机质含量较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从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下层土冻结。
  四、动植物资源  
  林场现有野生动物及鸟类10余种,主要有环颈雉、石鸡、沙斑鸡、猎隼、鹰、野兔 、蛇等。
林场的荒山植被旱生为主,灌木主要有小叶锦鸡儿、沙棘、甘蒙锦鸡儿等零星分布,草本稀疏散生分布,覆盖率30%左右,主要有本氏针茅、蒿草、冰草、骆驼、棘豆、委陵菜等,人工栽植的树木有:油松、云杉、樟子松、青杨、榆树、柠条、沙枣、黑刺等。
  五、水利设施
  我场现有电灌站是2004年在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的资金支持下新建的,总投资218万元,水利配套项目主要包括:泵站工程、蓄水工程、配套管路等三部分,现有电灌站控制面积3850亩,有效灌溉面积1855亩,泵站设计为两层砖混结构,一层为水泵室、机电控制室、电压器室;二层为管理室和会议室,总建筑面积184.6㎡。水泵房设有二个电机泵,设计扬程296.9米,净扬程为264.77米,设计流量140立方/小时,装机容量225千瓦。灌区采用树枝状管网供水,管网由干管、支管、分支管、斗管四级固定管道和一级移动软管组成,其中干管长为2943米,支管长为2307米、分支管长为778米、斗管长为10957米,管网设有蓄水池、阀门井、给水栓、减压井等组成。上水管道为钢管,下部压力较大,用直径180毫米,壁厚6毫米的无缝钢管,上部压力小,用直径180毫米,壁厚5.5毫米焊接钢管。山顶共有蓄水池8座,其中400吨蓄水池4座,200吨蓄水池4个,全部蓄满为2400吨。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一、社会状况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位于青海省会城市西宁东郊,临近南绕城路,场西有上十里铺村,场东有上乐家湾村,场南山顶有塔尔山村,三个自然村围绕林场,林牧矛盾突出,林地纠纷比较严重。随着城东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南绕城路的建成为林场带来了高速便利的交通,也为林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林场现有正式职工16人,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共有高级林业工程师1人、林业工程师2人、林业助理程师工1人,高级技术工人8人、中级技术工人2名、初级工1名,管理人员1名。现有退休职工7人。近年来林场造林任务大,每年需要季节性临时工近2万人(次),长期合同制临时工5名,安排护林防火工作。
  二、经济状况
林场属以公益林建设为主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济条件较差,底子薄、自身发展困难。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林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固定资产已达近150万元。
  第三节  森林资源现状
林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2533亩,可利用面积近10000亩,最早在我场开展的造林工程为"三北防护林工程",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场造林任务较小,在当时的西宁地区绿化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造林生产,造林苗木统一调拨,有提灌工程,开展了灌溉造林,当时灌溉以渠道自流灌溉为主,控制面积较小,现有已成林的800亩有林地是当时灌溉造林的成果,主要针叶树种为油松和青海云杉,阔叶树为青杨,在无渠灌灌溉的宜林地还是进行旱作造林,以直播和穴播柠条为主,另外栽植沙棘小苗,目前我场部分小班柠条盖度达到50%以上,1998年随着国家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开始实施了天然林保护林工程,我场于2001年争取到部分"天保"工程,当时,天保工程造林苗木要求是乔木,造林任务每年200亩,我场选用青杨和小叶杨造林,在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用潜水泵加消防管向造林地抽水灌溉,当年造林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在无水条件下,我场选用三年生的油松容器苗进行旱作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由于造林苗木规格小,造林地内柠条和冰草较多,苗木长势很弱。2003年在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我场又纳入了西宁市南北山二期绿化工程。造林任务逐年增加,2004年春季造林任务790亩,秋季造林200亩,全年造林近1000亩,造林树种为云杉和青杨,进行了针阔混交造林,当时我场尚无电灌站,我场采取潜水泵抽水灌溉造林,保证了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2004年底省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在我场投资218万元的电灌站工程启动实施,2005年春季投入使用,我场当年完成高标准针阔混交造林1200亩,秋季完成高标准针、阔、花灌木混交造林794亩。此后,我场逐年扩大高标准造林面积,每年造林2000亩左右,至2008年,全面完成了林场辖区内所有宜林地的高标准造林工作。目前林场管护总面积已达12533亩,有林地面积已扩大至9400亩。
  2008年开始,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我场利用多年来开展高标准造林的经验,打造了一支拥有丰富经验的造林队伍,我场积极参加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建设,2008年至今,先后完成了塔尔山东山、南酉山、红星西山、火烧沟、小酉山等地造林8759亩。在我市林业建设中起到了国营林场骨干示范带动作用,为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四节    劳动力资源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确定的三个种苗生产基地分别处于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堡镇双苏堡村、湟中县田家寨镇谢家台村和互助县沙塘川镇五其村。项目实施过程中,林场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依托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雇佣农民工进行项目建设。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对于增加林场收入,提高林场自身发展的能力很有必要性。
  2、项目的建设为西宁及周边地区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及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奠定了种苗基础。
 3、项目的建设对于带动项目实施区周边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技术工人12人,完全有能力实施三处种苗基地建设项目。林场确定的双苏堡村花灌木育苗基地、谢家台云杉育苗基地和沙塘川油松、圆柏育苗基地三处均从2007年、2008年、2010年就已开始进行小规模的育苗生产工作,道路、水源等设施基本完善,为开展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区有双苏堡村、谢家台村、五其村等,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劳动力保证。
  第三章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发展现状
  西宁市塔尔山林场为西宁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苗圃三处、分别位于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双苏堡村(育苗面积60亩)、湟中县田家寨镇谢家台村(育苗30亩)和互助县沙塘川镇五其村(育苗33亩)。由于林场本身没有育苗地,上述三处苗圃均为租地育苗。圃地全部为大田育苗,3个苗圃均无生活用电和饮用水。
场苗圃为西宁市林业局定向育苗基地,以生产大规格苗木为主,每年出圃各类苗木约10万余株,出圃苗木全部用于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造林工程及城区绿化。
苗圃管理人员为林场在编职工。无拖欠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工资的现象发生,林场职工全部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无拖欠社会保险的情况。在职职工16人和退休职工2人享受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每户危旧房面积约90平方米。
  林场苗圃生产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苗圃规模、定向生产苗木为主,生产管理中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培育目地采取不同的培育技术,严格按育苗规程做好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等日常管理环节,由于管理到位、技术成熟,使出圃苗木质量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主要存在问题一是由于林场自身没有苗圃,所有苗圃均为租地育苗,近年来物价上涨,土地租金随之上调,林场几处租赁农田都存在合同期内农户单方面要求上调农田租金的纠纷。二是湟中县田家寨镇谢家台村苗圃内近年来连续发生多次苗木被盗、网围栏被盗等情况,我场虽采取拉设网围栏、派人值班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同时多次向田家寨派出所报案,未见查处。
  建议为国有林场苗圃提供更多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扩大育苗面积,为我市各项林业建设工程提供更多的优质壮苗。
  第四章    规划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  编制依据
  1、原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种苗工作的决定》;
  2、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3、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苗工程建设》;
  4、《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J128-92);
  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GB6000-85)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第二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基本方针,紧紧把握建设现代林业主线,用生态经济思维谋划林业,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用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建设林区,立足林场现状和资源优势,以种苗产业建设为龙头,加大种苗生产基础条件建设,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用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发展,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巩固和提升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节    规划原则
  1、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3、集中发展,适度规模原则;
  4、以育苗基地为基础,市场为中枢,信息网络为纽带,一体化经营原则。
  第五章    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2013年-2015年,在双苏堡建成花灌木育苗基地一处60亩,培育花灌木300000株。在湟中县田家寨镇谢家台建成青海云杉育苗基地一处100亩, 培育青海云杉500000株。
  二、远期目标
  2016-2020年,在互助县沙塘川镇五其村租地110亩,建成油松、圆柏育苗基地一处,培育祁连圆柏770000株。
  第二节    总体布局
  通过项目建设,将双苏堡苗圃建设成为一个花灌木培育基地,湟中县田家寨苗圃建设成为青海云杉育苗基地,互助 县沙塘川苗圃建设成为油松、圆柏育苗基地。项目建成后的三处苗圃可进一步加大育苗规模,形成良性循环,为西宁地区天保工程、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及其他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壮苗。
  第六章    投资概算
  第一节  预算依据及标准
  一、依据
  近期投资的双苏堡花灌木基地和谢家台云杉育苗基地的苗木价格、人工费价格以及土地租金价格按照2012年市场价计算。
  远期投资的沙塘川油松、圆柏育苗基地的苗木价格按照两年生容器苗2元/株计算;土地租金在现在的价格水平上上涨30%,按照1000元/亩/年计算;人工费价格按照100元/工日预计。
  二、主要经济指标
  近期投资建设的双苏堡花灌木育苗基地和谢家台云杉育苗基地三年后每年可生产1.5米以上花灌木10000     株、1.5米以上青海云杉20000 株。
远期投资的沙塘川油松、圆柏育苗基地待建设完成三年以后可生产0.8米以上油松、圆柏40000 株,五年后每年可生产1.5米以上油松、圆柏150000株。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建设现代林场,发展现代林业,是一项集林业、生态、经济、社会建设于一体的复合型系统工程,是新世纪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不懈地持续推进。根据林场现状,建设育苗基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发展的原则。按大林业发展思路,实行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两手抓,依靠广大群众,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二是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林的原则。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现代林场,是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传统林场向现代林场转变的一项历史性变革,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在建设现代苗圃的整个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破除那些束缚阻碍发展现代林业的传统思想理念,大胆改革调整那些过时的、不利于现代林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规章制度等。三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国营苗圃经营管理的森林资源是国有资源,现代苗圃建设是全市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建设成果属国有资产。同时,林业又是一项生态公益事业。因此,现代苗圃建设应由政府主管,建设规划与措施由政府统一组织制定和实施,建设资金由政府主投。由于林业又是一项基础产业,林业产品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经济效益和商品性,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经营机制,吸纳社会资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助推现代苗圃建设。四是要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着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尽可能多地创造生态、物质和文化成果。在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的前提下,科学经营。
  二、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使整个项目建设在领导小组的监督下有效地逐步实施。严格质量、确保效果。加强各育苗基地建设质量管理,提高基地整地改良、苗木种植质量,搞好工期控制,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金保障
  我场筹措部分资金外,积极申报国家支持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有效建设国有林场苗圃基地。
  第八章    效益分析
  第一节    生态效益
  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林业发展及我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为社会提供林木种苗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木种苗的生产。林木苗圃育苗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地区建立种苗生产基地,本身就增加和保护了林业面积,通过对苗木基地的保护和合理的经营管理,一方面加大了林木储备的积累,另一方面为造林提供丰富种苗。对振兴区域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还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省种苗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    社会效益
  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苗木。项目建成以后,每年预计可向大南山造林工程及城区园林绿化提供针叶树6 万株、花灌木 2 万株,对改善我市及周边生态条件和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第三节    经济效益
  随着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和城区绿化工程的不断实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其主要用于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信息来源:365bet中文官网管理员 | 责任编辑:365bet中文官网管理员